所谓的三伏天是依照天干地支的十数测算的,初伏中伏和末伏各十天。小暑节气临近,它是二十四节气里第11个节气,也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那么小暑节气会是三伏天的开始吗?来一起看看2023三伏时间表吧!
小暑节气是三伏天的开始吗
小暑节气并不是三伏天的开始,但是来到小暑就要做好进入三伏天的准备了。小暑前面的节气是夏至,而数伏一般在夏至20天以后。小暑以后的第三个天干地支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
简易地可以用“小暑三庚”这4字口决来表明入伏的时间,即从小暑后第三个“庚”日起算,头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未伏为10天。我国古代时兴“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地支与12个十二地支般配而成的60组不一样的名字来记日子,循环系统应用。每到有庚字的生活叫庚日。
2023三伏时间表来了
2023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小暑节气的风俗简短版
1、食新
小暑时节,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2、吃三宝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民间在这个时节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3、食疗
“热在三伏”,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气候炎热起来。有民谚称“小暑大暑,有米也懒煮”,意指天气太热了,人变得散漫,连三餐都懒得准备。于是,人们通过适当的食疗来改善对热天的不适感。
4、伏面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一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中拭汗,面色胶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
5、吃饺子
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真,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6、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7、晒伏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相关知识介绍
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期间是雷暴,雨水最多的季节,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后还有一周时间就将”入伏“,进入一年中最酷热的日子。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比去年多出了10天。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将进入夏季最炎热的阶段,气象专家表示:实际上小暑节气炎热程度取决于出梅早迟和有无台区影响,出梅迟和梅雨重大,易出现洪涝灾害:出梅早并且没有台风影响,天气就炎热,易出现高温伏旱。
小暑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1、健脾除湿
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2、清热消暑
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 酸角、菊花、蒲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3、补养肺肾
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真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罍萁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4、冬病真治
所谓冬病草治,即真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5、平心静气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6、不要贪凉
天热了,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殊不知,这些贪凉的坏习惯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