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心生活网首页
  2. 民俗知识

寒衣节历史变迁,带你了解寒衣节

寒衣节里,要给先人寄寒衣、烧寒衣等,这些习俗都是经过历时的演变,一步一步才成为我们现代所过的寒衣节。而现代的寒衣节已经与最初的寒衣节有了很大的区别,一起看看吧。

寒衣节历史变迁,带你了解寒衣节

一、周人“腊祭日”
据记载周人这天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而时间恰好在农历十月一日,而在之后的《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说的是九月天气渐凉,人们开始添置御寒衣裳,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二、先秦及秦朝“秦岁首”
诗经里曾说“是月也,天子始裘”,即天子在十月换上昭告庶民冬天的来临。到了秦代至汉初,农历十月初一成了岁首,称为“秦岁首”。《荆楚岁时记》:”十月朔日,黍腥,俗谓之秦岁首”过年的节日食品,是杂以黍米的肉羹。除了食用”黍腥”,还要寄送寒衣给远方征战的将士。因此又把阴历十月初一,称为”十月朝”。

三、唐代“拜墓送衣”
《唐大诏令集》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汉族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四、宋代“焚衣扫墓”
进入宋代以后,十月朔的习俗除了授衣、祭祀和开炉,还增加了扫墓焚衣。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祖宗朝,有人自陈,乃赐衣袄。诸军将校皆赐锦袍。 ”
《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 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
《梦粱录》记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 ”
南宋时,民间开始兴起在十月朔日扫墓,并焚烧衣物。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至元代,将十月一日祭先上坟称之为送寒衣节。

五、元代“送寒衣”
元代以后,把阴历十月一日祭族上坟,直接以”送寒衣节代称,此前宋人祀用“绵球楮衣”,并无“寒衣”的称呼。《析津志辑佚:岁纪》中,”是月,都城自一日之后,时令谓之送寒衣节。”上坟的时候不仅烧送寒衣,还要祭奠先人,清理坟茔的落叶杂草,”此月追远之礼甚厚”。

六、明代“烧包袱”
明代北京,有专门售卖寒衣的纸店。寒衣上印有文字、印章,写明亡者的籍贯姓氏字号,仿佛邮寄信件一般。这一天晚上,家家准备齐全,出门祭奠,叫着亡者的名字将纸衣烧掉。家有新丧的,要用白纸来做。贫家无力购买,则自行制作。有谚云:“十月一,送寒衣。”寒衣有的在坟上焚烧,也有的在家中烧寄。北方也称之为“烧包袱”。
《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七、清代“寒衣节”
清代多袭承旧习,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上有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以上就是寒衣节的发展历史,只有了解历史才懂得寒衣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