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你知道了吗?
九月九重阳节,是登高赏菊饮酒的好时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那么你知道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吗,一起看看吧?
一、重阳节
首先“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是重阳节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二、重阳由来
1、丰收祭天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的时辰,《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
2、祭祀“大火”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季秋时节,“大火”(心宿二)退隐,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三、重阳传说
1、神话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丧命。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桓景,被瘟疫夺走了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命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访仙学艺,为民除害。
桓景历经艰险,终于感动一位仙人,仙人收他为徒并传他一把降妖宝剑与降妖剑术。带桓景有所成就,仙人把他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桓景回到家乡正是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闻到了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
桓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2、民间传说:
登高寻九节菖蒲:传说重阳节登高之俗是始于秦始皇命术士郑安期前往岭南寻找长生不老药,郑安期在白云山觅得九节菖蒲时,不幸坠崖,乘仙鹤飞升。
登高山带回雷电火种: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而且,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以上就是重阳节的由来发展和传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