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心生活网首页
  2. 心理百科
  3. 婚恋心理

男女恋爱同居有什么样的心理行为

男女恋爱达到两人的甜蜜时,通常就会选择同居,而同居不同于婚姻,基本上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如果同居后发现彼此并不合适,往往更受伤的是女人。同居现象越来越普遍,男女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恋

男女恋爱达到两人的甜蜜时,通常就会选择同居,而同居不同于婚姻,基本上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如果同居后发现彼此并不合适,往往更受伤的是女人。同居现象越来越普遍,男女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恋爱同居的男女,本意都是好的。想更多的时间跟对方呆在一起,感受幸福的存在。不少准备结婚的人都认为恋爱同居是婚姻的磨合期,同居到底是何种心理行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相信在同居的初期,女性肯定是不好开口的,因为她们怕被冠以荡妇的称呼。后来,女人们就把这个大好的机会让给了男人。男人当然想了。就算男人冠以很好听很感人的借口(我想每晚看着你睡觉的样子,我想每晚给你洗脚等等),可是他的内心深处却是为了方便二人的风流世界,部分女生会害羞的答应下,部分女生也会拒绝。在精神恋爱方面,女生还是占大多数。男人们为了去开钟点房的钱以及出去逛街浪漫的钱,搞个房子租下来,安个电脑,每天又可以上网,又可以看A片,还可以边看A片边ML,多么的方便啊。

同居趋势不可逆

罗素在《婚姻与道德》一书中谈到,一对男女没有过性经验就结婚,就如同一个房屋买主到了要搬家那天才看到自己的房子,万一不合适,该怎么办呢?正是带着这种心态,未婚同居从一件令人反感的事变成许多年轻人婚前的一种选择。不少人视其为向传统婚姻宣战的战场,自称体会到了它带来的“便利”:大龄青年未婚同居可以更了解对方,生活也变得更经济;大学生校外同居为的是解决性需求,提前寻找家的感觉;离异后的中年人,因为对再婚十分谨慎,所以用同居来考验彼此的心意;在农村,因为只承认婚礼庆典,不在乎法律登记,所以非婚同居者也大有人在;还有居心叵测者,已有配偶却仍与他人同居,只为一时痛快。

“同居现象的普遍化,与整个社会婚姻观念的松动有重要关系。尤其是在第一批独生子女逐渐步入婚龄之后,他们的婚姻观念更开放,更随意,不再视婚姻为神圣的契约,不希望被婚姻关系束缚住,害怕失败婚姻带来的伤害,虽然家庭背景不同,但不少人最终走向同一条道路:婚前同居。”罗惠兰教授认为:“同居现象如此普遍,媒体要负一定责任。因为如今的影视作品过多夸大了离婚现象、家庭暴力和感情背叛,而缺少对白头偕老的描述,这会让更多的年轻人惧怕婚姻,从而选择同居。”

罗教授进一步指出:“从全球来看,同居现象流行的趋势不可逆转,但是相当多的人对它认识不清。从他们分不清什么是试婚,什么是同居就可见一斑。”

同居关系满意度差

在国内,同居关系研究仍未成系统,但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新泽西州罗杰斯大学就有两位教授,大卫·波彭诺和巴巴拉·d·怀特赫德,对同居关系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罗教授介绍说,他们的报告揭示出,经同居而结成的婚姻,比未经同居而结成的婚姻,离婚率高46%。婚前同居时间越长的夫妇,就越容易想到离婚,他们的性关系也同样脆弱。并且,同居时间越长,双方将更追求独立自主,更不情愿受婚姻的约束,因此永不结婚的可能性越大,同居关系的破裂率也比婚姻关系的破裂率更高。

很多男人在与女人同居数年之后,对是否娶对方举棋不定,就感到自己有愧于同居女友,因为他占用了她太多的时间——如果不娶她,她只能变成难以嫁出去的剩女,再找伴侣就比较困难了。而女性对同居的进程缺乏控制力,她会想当然地认为他们俩正在一步步走向婚姻,但男方想的可能只是节省房租,享受有人做伴的生活,所以在同居男女中,如果男方想结婚,那么走进婚姻的机会才会比较大,但女方想结婚则不然。出于这种责任和愧疚跟女方结婚的婚姻显然不会长久,更早离婚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儿。

同居与试婚有本质区别

同居有风险,绝大多数同居者都赞同。但很多年轻人仍然觉得:“同居就是试婚,既了解了彼此的好恶,又节省了生活开支,还学习了该如何经营婚姻。”据调查,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结婚前同居是个好主意。罗教授强调,同居与试婚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同居者之间完全没有婚姻承诺,不合则分,而试婚者都抱着最终走向婚姻的共同目标,会像真夫妻那样尽力维护两人关系。

■因为没有追求婚姻的主观愿望,所以同居者一旦遇到问题,反而更增加了失落感,甚至引发暴力冲突。近年来同居伙伴对非婚生孩子的虐待和性骚扰,构成了一类特殊的社会问题。国内有统计显示,同居伴侣间的暴力问题远远多于家庭暴力。而试婚者不同,追求婚姻的目标可以让两人关系更有韧性。

■同居关系的双方更看重自己的自主独立和个人利益。在“共同生活”的外衣下,是两个彼此独立的个体。而试婚者有相互沟通的愿望,他们会努力促进两人的匹配程度,寻求建立更稳定的二人世界。

罗教授反问:“本质差别如此之大,还怎么能从同居生活中学习婚姻经验呢?现实告诉我们,一个人经历的同居关系越多,就越容易选择同居而不是婚姻。”